top of page
孑孓

 

蚊子的幼蟲,又稱為「孑孓」

蚊科均為完全變態,包括四個發育時期:卵、幼蟲、蛹及成蟲。前三個時期的長短與種類及溫度有關。

蚊子的卵依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、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,水面上的如瘧蚊和家蚊,水邊的如斑蚊。瘧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,而斑蚊則在三至五天會孵化。

熱帶家蚊

 

熱帶家蚊為住家最常見之蚊蟲,不但數量多且分佈廣,台北市住屋內的蚊種,熱帶家蚊佔96%以上。熱帶家蚊可孳生於任何積水中,特別喜愛含高度有機質之污水,尤其是含腐植質多之滯留水,如市街之水溝、暗溝、化糞池、污水池及人工容器中均可發現其幼蟲,其生活史10~14天即可完成。成蟲羽化後,常棲息於屋內陰暗處、屋外水溝旁之草叢中。一般以溫血動物的血,尤其是人及鳥類的血為主要吸血源,

地下家蚊

 

地下家蚊,分類上與熱帶家蚊為同種之不同亞種,為近年侵入台灣的外來種,主要孳生於大樓積水的地下室、貯水池、污水池化糞池,由於地下家蚊原產地在溫帶,因此在台灣冬天亦甚活躍,目前已成為都市大樓常見之蚊蟲。大抵夏天蚊多為熱帶家蚊,冬天如仍然蚊蟲很多,則可能為地下家蚊。地下家蚊因其常年生活於地下室等環境,不受光週期之影響,故一年四季均可發現其蹤跡,尤其是在冬天反更活躍。

蚊子

 

蚊科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。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,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。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,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。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、瘧疾、黃熱病、絲蟲病、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。因為蚊子可以傳播各種疾病,蚊蟲控制會把蚊子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。

三斑家蚊(環紋家蚊)

 

此二種蚊蟲為台灣日本腦炎之主要病媒。

三斑家蚊及環蚊家蚊的形態特徵為口吻具有黃斑,三斑家蚊的黃斑位於口吻基部,環蚊家蚊則位於中央。三斑家蚊及環蚊家蚊除了型態酷似外,大部分生態習性亦相似。主要均孳生於水田、水窟、池塘、泥水坑、小溪溝等處。台灣北部以三斑家蚊較多,中南部則以環紋家蚊較多。成蟲於日間棲息於吸血源附近之草叢、竹籬笆、菜園等。吸飽血之雌蚊則多棲息於吸血源附近之牆上,很少棲息於屋內,為室外棲息種類。

埃及斑蚊(白線斑蚊)

 

此兩種蚊蟲為典型登革熱之病媒,埃及斑蚊更是出血登革熱最重要之病媒。埃及斑蚊分布於臺灣北緯23度以南之地區及澎湖列島;而白線斑蚊則分布於全島。

 

病媒斑蚊全身色黑,密佈銀白色斑點。埃及斑蚊之成蚊,其胸部背板之側緣有一對銀白色之吉他狀曲線,中間另有一對狹長之黃白色直線。而白線斑蚊之胸部背板中間,則僅有一條寬而直的銀白線。

 

埃及斑蚊主要孳生於人工容器之積水內,如水缸、廢輪胎、花瓶、水盤、貯水槽、廢容器等之積水;而白線斑蚊則除前述容器外,亦孳生於樹洞、竹筒等處。埃及斑蚊一般棲息於屋內,嗜吸人血,停留於衣服、窗簾、布幔及其他陰暗處所,其飛翔距離一般約在家屋附近50~150公尺範圍內。白線斑蚊則主要棲息於室外,亦嗜吸人血,兼吸動物血。二者均為白天活動,吸血高峰在午後四、五點及上午九點左右。

台灣鋏蠓(小黑蚊)

 

台灣鋏蠓,雙翅目,蠓科,俗稱小黑蚊、黑微仔、烏微仔、小金剛,小黑蚊雖然有個蚊字,但是牠們不是蚊子,只是一種吸血昆蟲,分布於台灣中南部。體長約1~1.4 mm,好吸人血,被叮咬奇癢無比,嚴重時可能引起過敏反應。幼蟲喜歡生長在竹林或草皮、樹林有長藍綠藻類的地方,並以青苔為糧食。雌成蟲好吸人血,做為哺育卵的營養補給品,活動與飛行高度以地面算起約1公尺。

bottom of page